方方怎么了?

▲爱,就点上方蓝色KVZ加关注
作家方方在武汉被封城的那段时间里,写了60篇日记。从1月25日大年初一开始,到3月25日凌晨。这些日记最早发布在微博上,众所周知的原因,后来又转移到公众号。从“六维空间”,一直到“十一维空间”,很多人看过,很多人没来得及看就。
这些日记从另一个视角记录了封城后武汉的日常。有普通人的坚守,医护人员的逆行,志愿者的付出,当然,里面也记录了很多不愉快的甚至是负面事情。3月25日凌晨,一句“我最美好的仗已经打过了……”收尾。
昨天,4月8日,武汉解禁的第一天。看到消息,方方的《武汉日记》将以英文和德文在海外出版,而不久之后,还会有其它语言的版本出现。
英文版里做了这样的简介:“《武汉日记》说明了社会的不公 social injustice、腐败 corruption、滥权 abuse,并且系统性政治问题 the systemic political problems 阻碍了对传染病的反应。”
并不想对此发表评论,任何人所看到的事物都有局限性。
我们常常自以为看到了事情的全貌,而事实是,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只能看到它朝向我们的一面。比如手中的这部手机,你现在对着它的屏幕,你就看不到它的背后是什么。而当你翻转过来,你就又看不到它的屏幕。
你自以为对这部天天握在手中的手机很熟悉,而某一天当你充满电它却突然自动关机的时候,你才发现对它的一无所知:它的电路板,它的芯片,甚至是它的电池……
但无论如何,对于海外出版这件事,还是感觉到说不出的不舒服。
李文亮说过,“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。”一个事件应该留下完整的记录,既有宏大的可歌可泣的场面,又不能忽视那些微乎其微的细节,社会由一个个人组成,我们是每一片雪花。
方方曾经说过:“时代的一粒灰,落在个人头上,就是一座山。”
我完全可以理解她在武汉封城期间写下的那些文字,如果写那些文字的目的,是从一个良心作家的角度,来记录整场事件之下,每一个个体的无奈、挣扎、奋斗和不屈。对这场事件中的每一位弱者来讲,他们不应该被遗忘在角落,淹没在最后胜利的欢呼声中。
“若批评不自由,则赞美无意义”,那时,我是支持方方的。
一切都是变化的,每个人也在这种变化中不断审视着国家和世界。
就像春节假期时候,疫情刚刚爆发时描述我们心情的这张图。灾难突如其来,现场手忙脚乱,有人丑态百出,质疑的声音不绝于耳,那时候,你愤怒吗?比如某个晚上……
在许多情况下,围观的每个人都想骂娘。所以,在那样一个场景中,写出那些日记中的文字,是完全应该被理解的。
后来事态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。火神山、雷神山的火速建成,方舱医院的建立,被击穿的医疗资源的恢复,病人应收尽收,不惜代价的隔离,无数医护人员的逆行……事情一天天向好,骂的声音越来越少,感动的声音越来越多……
无数人经过几个月的奋斗和牺牲,努力让每一粒灰不落在个人头上。
再后来,疫情一天天变好了,大家突然发现,有些一直对中国抗疫指手画脚,指责隔离是侵犯人权的国家却开始控制不住本国疫情的发展,事态越发严重起来。海外确诊已经超过百万,他们纷纷把请求援助的手伸向中国。
欧美的一些国家,比如美国、西班牙、意大利、法国死亡人口已经过万,中国早在数月前的行动给不同的国家留出了应对的时间,某种意义上,中国是“吹哨”了,但是他们依然没有做好这道功课……
不仅如此,那个70多岁的孩子特朗普还在三天两头不停地做各种骚动作想要甩锅中国……在国与国的问题上,哪有什么绅士,大家都不过是逢场作戏而已。
我们不能取笑任何一个国家的灾难。
但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,这时候才发现,换做是别人,处理起疫情这件事更加吃力和无奈,有的国家甚至已经不惜耍流氓……如果疫情最早不是出现在中国,而是出现在那些国家,又将会是一场怎样的灾难?
在无数国人做了巨大牺牲才让局面稍微好转的时候,在许多国家都不择手段让中国背锅的时候,在武汉大病初愈刚刚解封的时候,在许多媒体等待捕风捉影要拿疫情大作文章的时候,方方迫不及待地要在海外发表《武汉日记》了……
是的,我们要记住那段黑暗的日子,但也不能因为黑暗,就无视光明;我们要记住那些曾经苦苦挣扎的生命,也要记住那些为了留住更多生命而离去的天使……
我不能妄下结论说这是在“消费”疫情,但是,方方,你真的要这么着急?
KVZ另一公众号:新花色

版权声明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