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么处理好人与人自己的关系作文 怎么处理好人与人自己的关系? 怎么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

人和人之间适当地保持距离,为彼此的心灵留下一点空间,这也许是平衡人际关系的重要法则。朋友告诉我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。故事讲述了一位女士结婚不久就离婚了。离婚的缘故听起来像天方夜谭。用她丈夫的话说:“你对我们太好了,我们都觉得受不了。”原来这位女士非常喜欢关心照顾别人(母性自我强的人都有这种特点),甚至到了狂热的地步。每天除了正常的职业外,所有的家务,包括买菜、做饭、洗衣服、擦地板等等,都由她一个人包办,别人决不能插手,弄得丈夫、公公、婆婆觉得像住在别人家里一样。好事几乎都被她做尽了。久而久之,全家人对其忍无可忍,终于提出要让她离开这个家庭。由于他们都感到心理不平衡。也许你会有这样的疑问:坐享其成不好么?其实,对一个有劳动能力、理智健全的人来说,独立、付出都是内部的需要。人际关系中如果不能相互满足某种需要,那么这种关系维持起来就比较困难。一提到人际交往,卡耐基几乎成了一个“成功人际交往”的代名词。他的一个重要的想法就是要遵循心理交往中的功利制度——这一制度是建立在人的各种需要(包括灵魂的、物质的内容)的基础上,即人际交往是满足大众需要的活动。心理学家霍曼斯早在1974年就曾经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,这种交换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制度是一样的,即大众都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不少于所付出的。中国古语有“交友强于己”,就是这个道理。其实,何止是得到的不能少于付出的,如果得到的大于付出的,也会令大众心理失去平衡,开头的那个故事就是很好例证。在父母和子女之间也常有这样的情况,很多父母抱怨自己为孩子付出很多,结局孩子却不领情,其实是孩子承受了太大的压力所致。初入社交圈中的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“好事一次做尽”,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会令关系融洽、密切。事实上并非如此。由于人不能一味接受别人的付出,否则心理会感到不平衡。中国人讲究回报,“滴水之恩,涌泉相报”,这也是为了使关系平衡的一种行为。如果好事一次做尽,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的时候,愧疚感就会让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。人际交往要有所保留的道理人人都懂,然而,怎样做以及其中包含的心理学的道理未必都知道。留有余地,好事不应一次做尽,这也许是平衡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。在乡下,乡亲们对于给过他们帮助的人总是好酒好肉的招待,好酒好肉是他们能拿出的最好的物品,只有拿最好的物品才能回报别人的帮助。也只有这样,在下一次有求于人时他们才会觉得自己不欠别人的,才不会心有愧疚。假如别人不接受他们的招待,那么乡亲们也许再也不会求助于他。这是淳朴的本心,但也的确是正确的交往之道。因此,如果你想帮助别人,而且想和别人维持长久的关系,那么不妨适当地给别人一个机会,让别人有所回报,不至于由于内心的压力而疏远了双方的关系。留有余地,适当地保持距离,由于彼此心灵都需要一点空间。而“过度投资”,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,就会让对方的心灵窒息。留有余地,彼此才能自在畅快地呼吸。

版权声明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