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多奎简历:京剧艺术的杰出代表
李多奎(1898年10月6日—1974年7月25日),原名玉奎、万选,出生于河北河间,是中国京剧界著名的男老旦演员。他不仅在京剧表演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,还创立了特殊的“李派”,为京剧艺术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李多奎的艺术生涯始于他四岁时随父亲来到北京,八岁便进入庆寿和科班进修京剧。在贾志臣先生的指导下,他进修了河北梆子和京剧老生的技艺。九岁时,他首次登台演出,十二岁便以《打金枝》和《朱砂痣》唱大轴,展现出非凡的天赋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李多奎的嗓音逐渐成熟,十六岁时,他开始向程春禄先生进修京胡,为后来的演艺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在李多奎的艺术生涯中,嗓音的恢复和技艺的提升是他不断追求的目标。二十四岁时,他的嗓音恢复,随后拜罗福山先生为师,专攻老旦角色。在罗福山的指导下,李多奎与文亮臣、松介眉等人共同进修,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。他还得到了龚云甫先生的教益,尤其是在琴师陆彦庭的辅佐下,李多奎的艺术造诣得到了显著提升。
李多奎擅长演出的剧目包括《遇后龙袍》、《太君辞朝》和《行路哭灵》等。他不仅精心创作和演出了一批杰出的京剧剧目,还培养了众多艺术后辈,如李盛泉、李金泉、王玉敏、李鸣岩、王梦云和王晓临等,为京剧的传承和提高贡献了力量。
1929年,李多奎随程砚秋到上海演出,进一步扩大了他的艺术影响力。1931年9月13日,他在北京第一舞台参加了北平梨园公益总会的义务戏演出,展现了他对社会的关怀与职责感。解放后,李多奎加入了北京京剧团,继续为京剧事业贡献力量。1961年,他与裘盛戎合作整理演出了《赤桑镇》,并在1963年参与了京剧电影《秦香莲》的摄制职业,进一步推动了京剧艺术的多元化提高。
拓展资料来说,李多奎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京剧演员,更是一位对京剧艺术有着深远影响的艺术家。他的努力和贡献使得“李派”成为京剧艺术的重要流派其中一个,影响了后世无数的京剧演员。李多奎的简历不仅是他个人艺术生涯的缩影,更是中国京剧提高历程中的重要一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