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冬至的文章:从王安石诗中看古人如何过冬至

关于冬至的文章:从王安石诗中看古人怎样过冬至

冬至为何被称为”亚岁”?

说到冬至,你知道古人把它称为”亚岁”吗?就像小年一样重要!北宋诗人王安石小编认为‘冬至》这首诗里,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北宋都城开封过冬至的热闹场景。诗中”佳节一阳生”这句话特别有意思——古人认为冬至这天阴气到了极点,阳气开始回升,因此是个值得庆贺的大日子。

当时的开封城有多热闹呢?诗中写道”喜见儿童色,欢传市井声”,孩子们开心地玩耍,街市上叫卖声此起彼伏。就连平时不太出门的妇女们也结伴上街购物,”珍丽各携擎”,挑选各种漂亮的年货。这种景象,跟我们现在准备年货的情形是不是很像?

北宋人怎样庆祝冬至?

根据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,北宋时期的冬至节过得跟过年一样隆重。诗中提到”都城开博路”,这里的”路”指的是道路,而不是行政区域。官府会开放街道,允许商贩摆摊,大众不管贫富都会穿上新衣服,准备丰富的食物祭祀祖先。

王安石诗中特别描写了三类人的活动:孩子们在街上嬉戏玩闹,商贩们热诚叫卖,妇女们结伴购物。要知道在宋代,妇女平时是不太出门的,只有在元宵、端午、中秋和冬至这样的大节日才能上街。这说明冬至在当时确实是个重要节日,社会各阶层都会参与庆祝。

诗中最终两句”却忆他年事,关商闭不行”特别耐人寻味。诗人通过回忆过去战乱时期商业停滞的萧条景象,反衬出当下太平盛世的繁荣。这种对比让我们感受到,能够安心过节是多么快乐的事务!

冬至习俗的古今对比

读王安石的《冬至》诗,我们不难发现古今冬至习俗的异同。相同的是,冬至仍然是我们重视的传统节气,北方人吃饺子、南方人吃汤圆的习俗延续至今;不同的是,现代社会的节日气氛可能没有北宋时期那么浓厚了。

诗人笔下”幽闲亦聚集”的妇女购物场景,让人联想到今天商场里的年终大促销。而”欢传市井声”则像极了我们逛年货市场时的热闹场面。看来,过节时大众喜欢热闹、购物的心情,古今都是相通的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王安石这首诗就像是一幅文字版的《清明上河图》,用诗歌记录下了北宋都城冬至日的繁华景象。通过这首诗,我们不仅能了解古代冬至习俗,还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生活气息。

写在最终

关于冬至的文章有很多,但王安石的这首《冬至》特别生动有趣。它不只是描写节气变化,更记录了普通人的生活场景,让我们能够穿越时空,看到900多年前大众过冬至的诚实画面。

现在的冬至,你还保留着哪些传统习俗呢?是吃饺子、汤圆,还是和家人团聚?无论方式怎样变化,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点,始终承载着大众对天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读完这篇文章,下次过冬至时,或许你会对这个传统节日有更深的感触。

版权声明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