抛砖引玉的意思是什么?历史典故与聪明解析
什么是抛砖引玉?
“抛砖引玉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神秘,但它其实是一种非常巧妙的策略。从字面上看,就是“扔出一块砖,引来一块玉”。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亏?但实际上,它比喻用较小的代价或普通的事物,吸引出更有价格的物品或高明的见解。
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唐代《传灯录’里面的一个故事:诗人常建想请更有名的赵嘏作诗,便先在墙上题了半首诗。赵嘏看到后,忍不住补全了后半首,结局赵嘏的诗反而更出名。常建用“砖”(自己的普通诗句)引出了“玉”(赵嘏的佳作),这就是“抛砖引玉”的由来。
抛砖引玉的历史战例
古代战例:楚国的智取绞都
公元前700年,楚国攻打绞国,但绞国坚守城池,楚军久攻不下。后来,楚国谋士屈居瑕想出一条妙计:他让士兵假扮樵夫上山砍柴,故意让绞军抢走柴草。绞军接连几天轻松得手,逐渐放松警惕,最终大批出城抢柴。楚军趁机设伏,一举攻破绞都。这里,“砖”是柴草,“玉”就是攻破敌城的胜利。
现代战例:高炮部队的诱敌战术
1972年,我军发现国民党侦察机喜欢在我军大规模行动时出动。于是,我军故意安排伪装车辆频繁调动,吸引敌机侦察。果然,敌机被引诱进入高炮伏击圈,最终被击落。这里的“砖”是假调动,“玉”就是成功击落敌机。
抛砖引玉的聪明运用
1. 怎样正确“抛砖”?
“抛砖”不是随便丢个物品就行,关键在于“诚实感”。比如楚军真的让士兵砍柴,我军真的调动车辆,这样才能让对手信以为真。如果只是虚张声势,很容易被识破。
2. “引玉”之后要行动
光靠“抛砖”还不够,关键在于后续的行动。楚军设伏、我军高炮埋伏,都是在“引玉”后迅速出击。如果只引诱不行动,那就白费功夫了。
3. 灵活运用,避免重复
同一招用多了,对手就会警惕。就像魔术,第一次看觉得神奇,第二次就可能被看穿。因此,“抛砖引玉”要随机应变,结合不同场景调整策略。
抛砖引玉的现代启示
这个策略不仅用于战争,生活中也很常见。比如:
– 商业竞争:商家用低价商品(砖)吸引顾客,再推荐高利润产品(玉)。
– 人际交往:先提出一个普通见解(砖),引导别人分享更深刻的见解(玉)。
– 职场沟通:用简单难题开场,逐步引导对方说出关键信息。
拓展资料:抛砖引玉是一种高明的策略,核心在于“以小博大”。无论是历史战争还是现代生活,掌握它的精髓都能让我们更聪明地难题解决。下次遇到难题时,不妨想想:怎样用一块“砖”,换回一块“玉”?
